探寻徽州美食:徽三说,传承与创新的味蕾盛宴
徽州菜很好吃
黄山市新安江南岸,喧闹的洋湖菜市场里,有一家让美食家们赞叹不已的“徽三说”,它可能是“中国第一家菜市场里的餐厅”。店里木雕、石雕、砖雕、各种老物件,无不诉说着徽州旧时的故事。不过,真正让这家店难求的,还是口口相传的好味道。据店长胡永斌介绍,来这里的客人,基本都会尝尝他们家的特色徽菜。其中徽三臭鳜鱼选料讲究,用古法精心改良,秘制调料,造就了鲜嫩微辣、肉质细嫩、鲜香四溢的独特风味;徽三下蛋老母鸡汤,饲养一年多,只吃玉米和小虫,慢火熬制6个小时,鸡身结实,汤色金黄,鲜味十足! 流动的餐桌、不变的腌菜、酸辣芹菜的脆爽口感,常常让食客停不下来!
最好的美食,往往都藏在街头小店里。屯溪区荷花西路的一家小店门前,没有豪华的包装,没有气派的门面,却总是排着长队,吸引着市民和游客。“烧饼的正宗味道,就是最好的广告。”等待购买烧饼的市民郑先生笑着说。
在徽州,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街边小摊,地道的徽州菜,从做菜的食材到菜品的制作,都充满徽州风味,别具匠心。臭鳜鱼、香煎毛豆腐、徽州刀削香豆腐、胡氏一品锅……传统美食在徽州各地传承至今,“用产地食材,原生态美食”成为徽州人不变的经营理念。
徽菜有故事
“深渡是徽州歙县一处古码头,明清时期,徽商往来于徽州、浙江两地经商,出门要背着布袋,归来要卸下布袋。深渡的小吃摊老板仿效其形状,创制出一种将馅料包在馄饨皮上,卷成商贩随身携带的布袋形状的小吃,这便是深渡包福饺子的由来……”在皮云百边的一间包房里,身着回族妇女服饰的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客人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这样的场景在皮云百边徽宴上演了无数次,一遍又一遍地传承徽州的饮食文化,让美食不仅仅是美食。
近年来,皮云百变徽菜一直重视徽州传统美食文化的打造,目前公司已对“太白鱼头”“深都包福饺子”“胡氏一品锅”“文正功笋”“岩帮鸡”“鱼梁一锅贴”等传统徽菜背景故事进行挖掘整理,并经过收集整理推出独家“徽州美食传奇”,在沿袭古法技艺的基础上,对制作工艺、口味略作调整,打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徽菜新菜系。
除了挖掘已有的徽菜资源,皮云百变徽宴还结合徽州传统婚俗文化,开发了一些特色徽菜,更加注重就餐仪式,给食物赋予新的记忆点,让食物美味又好玩。餐厅的招牌菜“有名”就是最好的例子。上菜时,服务员穿上特制的服饰,抬着定制的花轿进来,菜上盖着徽州女儿出嫁用的红盖头,工作人员会把秤递给同桌最尊贵的客人,客人再配合工作人员掀开红盖头三次,完成上菜仪式。“这种独特的上菜方式,不仅增加了就餐的乐趣,还潜移默化地弘扬了徽州传统婚俗文化,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对徽州有了更多的了解。”皮云百变徽宴市场部经理胡伟告诉记者。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慢吃”成为一种奢侈。除了不断追溯味道的本源、创新菜品形态,徽菜从业者也开始了新的探索——不再拘泥于味道本身,而是挖掘徽菜背后的故事,让徽州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让更多的徽菜拥有“徽州故事”。
徽州品牌受青睐
“让更多人尝到正宗徽味”一直是百年老品牌胡兴堂的宗旨。自1823年胡福生在屯溪老街创办第一家胡兴堂糕点店以来,胡公后人胡国勋将徽饼祖业复兴,发展成为特色徽食纪念品连锁品牌,主营黄山烧饼、黄山豆腐干等传统徽州糕点,兼营各类徽茶、徽菜。目前公司立足合肥、黄山旅游景区+综合商圈,连锁门店,稳步拓展,把“一块饼、一条鱼、一杯茶”的纪念品送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
为传播徽州面点文化,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胡兴堂创办了中国徽州面点博物馆,集徽州饮食历史展示、制作工艺表演、顾客参与体验、顾客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用文化的方式生动诠释了徽州人与徽州传统面点从诞生、成长、婚嫁、节庆等不同阶段的关联。博物馆通过“展示+体验”、线上线下互动,开启了徽州菜文化展示与美食体验的新模式,促进了徽州菜文化与徽州文化、文旅的有机融合,打造了集参观、交流、体验、消费为一体的文旅产业链。如今,徽州面点博物馆已成为许多吃货来黄山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味道让人怀念。”胡杏堂集团市场部总监何德勇告诉记者,目前,徽州“接轨杭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公司不仅在打造地方美食品牌,还积极向杭州市区拓展,目前正与杭州高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联系,大力推广徽菜。
徽州菜有风味、有故事、有口皆碑,我们不仅要保留传统文化、传承徽菜精湛技艺,更要懂得在新时代适应和运用新技术,助力传统美食的保护和发展,让地道的徽州风味成为徽文化独特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