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测定的药物有哪些?
(1)升高血尿素氮的药物:水合氯醛、氯霉素、铵盐、磺酰脲类、氨基酚、天冬酰胺等。
(2)降低血尿素氮药物:链霉素、氯霉素等。
(二)影响血清肌酐测定的药物
1. 升高血清肌酐的药物
(1)影响测定方法(苦味酸法)、增加结果的:呋喃类、维生素C、甲基多巴、左旋多巴、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药物毒性及副作用引起血肌酐升高:氟烷、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利福平、奎宁、H2受体阻滞剂、抗炎药、解热药、镇痛药等。
2. 降低血清肌酐的药物:苯丙烯醇酮
(三)影响血尿酸测定的药物
1.升高血尿酸的药物:
(1)通过细胞毒作用加速核酸转化的药物:抗代谢药物、肿瘤化疗药物(长春新碱、硫代嘧啶、白消安、甲氨蝶呤)等。
(2)减缓肾脏清除或肾小管分泌的药物:各种利尿药。
(3)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丝裂霉素等。
(4)干扰测定方法的药物:维生素C、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
2、降血尿酸药物:
(1)减少血尿酸生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抑制剂(如羟基吡唑并嘧啶)等。
(2)增加血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辛可芬、促皮质素、双香豆素、利尿剂、噻嗪类、乙酰季铵盐、大量水杨酸盐等。
(3)其他药物:吲哚美辛、皮质类固醇等。
4.影响血清胆红素测定的药物
(1)可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药物:由于肝脏损害、胆汁淤积、溶血所致的药物,如抗疟药、链霉素等。由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如伯氨喹(伯氨喹)、磷酰胺等。由于药物干扰测定方法而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药物有:右旋糖酐、新霉素、组氨酸、利福平、茶碱、酪氨酸、维生素C、肾上腺素、左旋多巴、苯并吡啶、氨基酚、异丙肾上腺素、甲基多巴、苯乙肼等。
(2)降低血清胆红素的药物:巴比妥类药物。
(五)影响血清胆固醇测量的药物
(1)使血清胆固醇升高的药物:有肝毒性作用的有苯妥英钠;有胆汁淤积作用的有雄激素、辛可芬、磺胺类、噻嗪类、丙嗪、氯丙嗪等。干扰测定方法的药物有碘化物、氯丙嗪、皮质类固醇、嘌呤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A、溴化物等。
(2)降低血清胆固醇的药物:引起肝中毒的有四环素、红霉素、异烟肼、羟基吡唑醚菌酯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有氯贝特等;干扰检测方法的有硫氧嘧啶、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其他作用机制的有硫唑嘌呤、卡那霉素、新霉素、雌激素、考来烯胺等。
(六)影响甘油三酯测定的药物
(1)升高甘油三酯的药物:雌激素、避孕药、考来烯胺等;甘油醛可能会干扰测定方法。
(2)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维生素C、门冬酰胺酶、氯贝特、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等。
(七)影响血钠测定的药物
(1)升高血钠的药物:皮质类固醇、胍乙啶、保泰松等引起钠水潴留;碳酸盐引起碱中毒;可的松引起水盐激素作用;可乐定、甲氧氟烷、四环素等引起肾小管作用。
(2)降低血钠的药物: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有皮质类固醇、呋塞米(呋塞米)、甘露醇等。
(八)影响血钾测定的药物
(1)使血清钾升高的药物:影响肾小管的药物,如螺内酯;有肾毒性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四环素、甲氧西林等。
(2)降低血钾的药物:利尿作用的药物如利尿剂(依他尼酸)、呋塞米、噻嗪类药物;增加肾脏排泄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其他丢失药物如长期使用止泻药、醛固酮、甘草等;碱中毒如碳酸盐等。
(九)影响血氯测定的药物
(1)升高血氯量的药物:长期服用氯丙嗪、盐酸普利嗪等;皮质类固醇、胍乙啶、保泰松等水盐潴留药物。
(2)降低血氯量的药物:由于碳酸盐、醛固酮、皮质类固醇等碱中毒;利尿作用的药物,如依他尼酸、呋塞米、噻嗪类等;其他丢失,如长期滥用泻药等。
(十)影响二氧化碳结合力测量的药物
(1)增加二氧化碳结合力的药物:因碳酸盐、醛固酮、皮质类固醇等引起碱中毒;因利尿作用,如依他尼酸等。
(2)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的药物:因引起肾毒性而致敏的药物如甲氧西林、呋喃妥因、四环素、氨苯蝶啶等;因引起酸中毒而致敏的药物如苯乙双胍、二巯基丙醇、多聚甲醛等。
(十一)影响血清淀粉酶测定的药物
(1)使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的药物:可待因、哌替啶(哌替啶)、吗啡及胆碱能药物可引起Addis括约肌痉挛;避孕药可引起肝损害;引起胰腺炎的药物有PAS、硫唑嘌呤、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依他尼酸、呋塞米、噻嗪类、硫嘌呤类、苯乙双胍、曲安奈德等;而胰酶、氮氟盐、高脂血症的血清等均可干扰测定方法。
(2)降低血清淀粉酶活性的药物:干扰测定方法的药物有草酸盐、柠檬酸盐等。
(十二)影响血清转氨酶测定的药物
(1)增加转氨酶活性的药物:可待因、麻醉药、止痛药、异烟肼、乙醇。
(2)降低转氨酶活性药物:五味子等。
(十三)影响血糖测量的药物
(1)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咖啡因、环磷酰胺、茶碱、避孕药、右旋糖酐、升糖激素、甲状腺素等。
(2)降血糖药:印度大麻、胍乙啶等。
(十四)影响血清脂肪酶测定的药物
(1)使血清脂肪酶升高的药物:可待因、吗啡、哌替啶、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胆碱能药物等,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同种药物可引起胰腺炎;吲哚美辛可引起胆汁淤积;胰酶、牛磺胆酸、甘氨胆酸、胆红素等可干扰测定方法。
(2)降低血清脂肪酶的药物:干扰测定方法的药物有钙离子等。
15. 药物对口服葡萄糖耐量的影响
1.药物引起的高血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药、降压药、烟酸及其衍生物、口服避孕药、甲状腺激素、氟烷、氯丙嗪、利血平、乙醇、苯妥英钠等。
2.药物引起的低血糖:胰岛素、降糖药、β受体阻滞剂、引起肝毒性的药物等。肼屈嗪、四环素、异烟肼、左旋多巴等可引起葡萄糖氧化酶试验的假阴性。
16.药物对血清总蛋白的影响
1.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1)物理因素的干扰:A.药物颜色和光吸收的影响:苯酚磺酸盐、氯贝特等。B.浊度的干扰:右旋糖酐、脂肪乳剂等。
(2)化学影响:氯化铵、氨基酸类药物、乙酰水杨酸等。
(3)药物药理作用的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雄激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
2.引起血清总蛋白降低:
(1)药物的肝毒性副作用:抗癫痫药、青霉素、利福平等。
(2)有肾毒性的药物:青霉胺、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等。
17.药物对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1.引起血清白蛋白升高:
(1)药物的理化作用:脂肪乳、维生素C、氯丙嗪等。
(2)药物生物作用:黄体酮、呋塞米、秋水仙碱等。
2.引起血清白蛋白降低:
(1)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肝素钠、青霉素、乙酰水杨酸、磺胺类药物等。
(2)药物的生物学作用:
A.肝功能损害:氯丙嗪、甲氨蝶呤、异烟肼、吩噻嗪类等。
B.引起白蛋白成分异常改变的药物:头孢噻吩、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