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谈球吧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思明区体育路2号体育局大楼99楼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茶颜悦色武汉首店开业,顾客排队数小时只为一杯奶茶

发布时间:2024-06-17 00:20:37 点击量:

2015年11月10日,广州一家餐厅的服务员用泡好的奶茶制作拉茶。图/视觉中国

“小幸福”饮料的演变

本刊记者/邱光宇

2020年12月1日,周二,初冬的武汉街头,气温只有5℃左右。长沙知名茶饮品牌茶颜悦色首家新店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少年轻人在寒风中裹紧外套,弓着脖子,等着一杯刚刚泡好、上面漂浮着鲜奶油的奶茶。店员们给等待的顾客分发热茶、热包和零食。偶尔,黄牛偷偷溜过来问排队的人:“150元2杯,要一杯吗?”

以“中国风”著称的茶颜悦色,在长沙有300多家门店,几乎成了长沙的地标。店前排长队是常有的事,但经营者始终不肯开省外门店,武汉店是他们首次开省外门店。茶颜悦色媒体关系负责人闫哲回忆,武汉新店开业当天,公司考虑到此前在湖南常德开新店的经验,预计消费者需要排队3到4个小时,因此特意选择在工作日开业,比正常营业时间提前半小时开门,但还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来排队。最终,“需要排队8小时才能喝到的茶颜悦色”承包了全天热搜。继喜茶、瑞幸咖啡等品牌之后,中式奶茶再一次因排队新闻“出圈”。

2020年2月25日,湖南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一家人气奶茶店开业,不少“粉丝”在奶茶店前排起近百米长队,间隔1.5米。店员不时提醒等候的顾客“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在路上叫”。图/人民视觉

奶茶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饮品,早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年轻人来说,开心或者难过的时候,都可以喝上一杯奶茶。“秋季第一杯奶茶”无缘无故地火了起来,成为了2020年初秋最火的梗。更夸张的是,那些知名的奶茶品牌,已经成为年轻人买火车票去一个城市旅游的理由。就连最有决心的年轻人,也不敢说自己没有被网红奶茶诱惑过。

这种随时都能买到的饮品,在潜意识中被时代和大众赋予了多重意义,是当下“宅男”年轻人的精神慰藉,是网络社交、办公室破冰的利器,是“小确幸”的佐证。经过几波发展,原本简单的珍珠奶茶,摇身一变,成为“万能”的极具个性的中国饮品,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强力网红,成为谁也未曾料到的“文化输出”,在海外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喜爱和追捧。

甜蜜背后的女孩

在它发展成为方便携带的饮品之前,已经有内蒙古人喜爱的咸奶茶,香港人喜爱的“丝袜奶茶”和“鸳鸯茶”,以及来自海外的英国奶茶。第一杯珍珠奶茶的发明来自1980年代的台湾,原型是“珍珠奶茶”,将冲泡好的红茶摇晃成泡沫后,制成杯装饮品。方便携带,逛街时边走边喝。后来,台中珍珠奶茶公司春水堂的创始人刘汉杰从日本获得灵感,将珍珠奶茶“摇”成加奶的奶茶。1984年,春水堂的一位店长首次将珍珠加入奶茶中,珍珠奶茶从此诞生。

奶茶因为口感甜美、包装精美,总是给人一种清纯、温暖、甜美女孩的象征印象。台湾女演员、歌手刘若英因为个人气质而被昵称为“奶茶”。直到2009年,18岁的章泽天才因为清纯的外表和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成为网络名人,网友们也​​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奶茶妹妹”。

我买的不是奶茶,是生活中的甜味剂

刘若英,绰号“奶茶”。

确实,奶茶最大的受众一直都是时尚的年轻女孩。轩子就是一个重度奶茶爱好者,她来自山东德州,今年20岁,在潍坊一所大学读书,现在在西安一家医院实习。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她把一年里喝过的奶茶照片拼成一张大图发在朋友圈。仅2020年,她就喝了200多杯奶茶,就算用最低配置,一杯才十几块钱,全部加起来就有两三千元,对于学生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虽然她意识到自己在奶茶上花了不少钱,但她也觉得花钱吃喝跟其他消费一样,都是为了满足自己。 “女孩子,喜欢买的东西就是吃的、包包、香水、衣服,但肯定要看自己的经济能力,如果我赚了很多钱,当然愿意花在自己身上。”这是她最直接、最不掩饰的想法,对她来说,奶茶就是人生最简单的犒赏。

我买的不是奶茶,是生活中的甜味剂

章泽天曾以“奶茶妹妹”的形象走红网络。

“说不上这东西有多健康,但喝上一杯香甜的奶茶,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22岁的福州姑娘、“豆瓣奶茶群”群主林有才觉得,奶茶是她生活中的“甜味剂”——这句话被写进了群规。林有才操着一口柔和的南方口音,笑声爽朗开朗,是豆瓣的忠实用户,无聊的时候,喜欢泡在女生聚集的群里,聊聊综艺、追星。2018年,她在豆瓣上随手创建了一个群,名字叫“生活不能没有奶茶”,没想到很快就聚集了上千人,成为了“豆瓣奶茶群”的前身。

95后、女性、经常上网,这些特点与奶茶行业为新式茶饮主力客群所绘制的“用户画像”完全吻合。营销平台“云栖书影”从美团点评、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中得出,目前,中国新式茶饮中女性消费者占比高达75%,2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高达42%。其中一个重要群体是年轻女性,她们喜欢线上社交,更容易受到身边人和媒体的影响。

咖啡馆英文歌曲_外国人爱的咖啡馆歌词_咖啡馆歌曲

喜欢奶茶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宅男”。中国连锁协会、阿里本地生活发布的《2020新茶饮研究报告》提到,结合淘宝数据分析,77%的新茶饮消费者具备“宅男”属性,即有上网、动漫、游戏等爱好。

缓解压力的工具和社交工具

作为现代社会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甜甜的奶茶能让人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压力。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写道:“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所带来的好处不是作为劳动或生产过程的组合而体验到的,而是作为奇迹而体验到的。”“图像、符号、信息,这些我们‘消费’的东西是我们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距离巩固了这种宁静。”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奶茶以实实在在的方式证明了这些哲学判断。

林有才曾把奶茶当成减压利器。她大学刚毕业,学的是金融专业,今年原本计划出国读硕士,但计划被疫情打乱。这段时间,她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继续努力备考雅思考试。每当考试压力临近,她就会想:只要熬过这段忙碌的时光,一定要犒劳自己一杯平时舍不得花钱买的“珍贵”奶茶,要30多元。考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那天,她一口气点了两杯奶茶。其中一杯“芝士莓”里,她加了酥脆波波和芋圆两种小料,奶盖换成了冰淇淋,感觉“太奢侈了”。

28岁的“宅女”李颖是“豆瓣零食评测团”的成员,熟知零食、网红餐厅、好吃的茶饮等资讯。她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工作强度比较大,因为没有太多闲暇时间,上网、研究美食成了她最大的两大爱好。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李颖在北京居家办公了一个多月。很多外卖业务停摆,不能点外卖、不能喝奶茶,让她很郁闷。外卖业务一恢复,她就立马点了一大杯奶茶补偿自己。这期间,李颖胖了十几斤,但为了让自己开心,她至今没有戒掉奶茶,只是点餐时尽量注意少加糖。 “工作这么忙,今年又发生这么多‘伤心’的事,不吃不喝还能干什么?”

我买的不是奶茶,是生活中的甜味剂

多样化的奶茶产品吸引着不同的消费者。图/视觉中国

这种暂时的宁静与放松的感觉,与著名休闲餐饮品牌“仙踪林”创始人吴伯超的总结很相似:珍珠奶茶在台湾代表幸福,在大陆代表“小幸福”,在舒适、快乐的环境中喝。

“小确幸”一词最早出自村上春树的一篇散文,意为“当那些你隐约期待的小事发生在你身上时,所带来的小确幸与满足”。连锁茶饮品牌上海阿姨的创始人单伟俊创业之初,亲自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他发现,很多人发来类似这样的评论:虽然今天考得不好,或者跟老板吵了一架,但买了杯奶茶,感觉很幸福。这让他突然意识到,这些人买的不是奶茶,而是一种价值十几块钱的“小确幸”。

为什么说奶茶让人心旷神怡呢?追根溯源,奶茶是一种起源于二线城市的饮品。珍珠奶茶的诞生地台中,是著名的“小资故里”,古迹众多,文化发达,文艺范十足的咖啡厅、网红餐厅比比皆是。这种低压力、温和的气质,让漂泊在大城市的人,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家乡。这种镶嵌着过往记忆金边的温馨象征,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写进了奶茶的基因里。

随着奶茶后来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大城市后,其便携性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它颠覆了传统喝茶需要坐下来喝的端庄甚至做作,奶茶成为一种适合“流动”的饮品。年轻女孩习惯了和闺蜜逛街从不空手而归,手中必须有一杯奶茶。它成为和包包一样明显、标志着一个人身份和精神状态的配饰。同时,在工作间隙点一杯奶茶也成为校园和办公室年轻人的社交活动。

奶茶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群人,他们不再生活在唯长辈服从的环境里,他们的生活方式选择和情感共鸣更多来自于“小伙伴”,拒绝被基于血缘、亲属、上下级的“霸道关系”框定。如果说烟酒的社会功能是“权力机制下的服从考验”——这种关系在互联网一代中已经没落,而奶茶,无论从饮品本身还是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来看,都更加平等、更加轻松、更少压迫感。毫不奇怪,这种饮品在年轻一代中成为“社交新贵”。

我买的不是奶茶,是生活中的甜味剂

2017年5月27日,浙江杭州一家喜茶饮品店开业,很多人排队购买。图/中新社

奶茶的进化

32岁的四川人肖恩在杭州留学,他对奶茶有着浓浓的感情。从小时候街边卖的奶茶粉,到大学时小店里几块钱一杯的速溶奶茶,再到后来材料和口味更加丰富的各类网红茶饮店,奶茶不仅满足了他的味蕾,也时刻让他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大学时,学校附近有一家奶茶店是他特意去台湾取经的,做出来的奶茶味道让他久久流连。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起,他每去一个新城市,都会去寻找新的奶茶店和口味。因为太喜欢奶茶,他甚至在广西防城港开了一家奶茶店。

肖恩心中的青春记忆与怀旧情绪,恰恰映射出中国奶茶行业发展的三次浪潮。

消费文化与生活研究者赵晖在《蓝瓶故事》一书中描述了美国咖啡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人们牺牲了咖啡的口感和品质,以换取产品的广泛流行。第二次浪潮中,消费者的需求变成了包括了解咖啡故事、社交等综合体验,星巴克咖啡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第三次浪潮中,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口感,咖啡的产地成为关键因素。

咖啡馆英文歌曲_外国人爱的咖啡馆歌词_咖啡馆歌曲

和咖啡一样,奶茶在中国的演变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与咖啡不同的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影响,奶茶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咖啡的旅程。在经济发展迅速但不平衡的中国大陆,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几乎是并行推进的。

1996年,售卖珍珠奶茶和珍珠奶茶的茶馆仙踪林在香港开店,2000年迁至上海,奶茶真正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那时,在仙踪林喝奶茶是一种和去咖啡店一样格调的“时尚”。虽然当时珍珠奶茶的售价只有8元一杯,但并不是当时每个初高中生都能喝得起的,他们最普遍的印象就是学校门口卖的包装花哨、2元一杯的劣质混合奶茶。

第一波热潮在2005年左右结束。这一年,速溶奶茶香飘飘的名字通过广告轰炸而家喻户晓。2007年,喜之郎公司推出速溶奶茶优乐美。次年,他们邀请台湾歌手周杰伦担任代言人,“你就是我的优乐美,我将你捧在手心”的广告词一直流传至今。两个品牌依靠电视媒体的传播和明星效应,抢占了台湾茶饮店大规模进入大陆之前的商机,获得了大量初高中学生消费者。

2006年至2011年,由仙宗林创始人吴伯超投资的快乐柠檬、台湾品牌Coco、1点点等正宗台湾茶饮店相继进入大陆,标志着第二波奶茶崛起。它们选择在客流巨大的旅游城市扩张,也在大学城、高中附近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开店,至今已在全国形成规模。

轩子居住的西安是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居住地周边一公里内就有5家奶茶店。丽颖在重庆读书时也养成了喝奶茶的习惯,因为学校附近好吃的餐厅和小吃太多,闲暇之余可以好好享受。重庆的饮食比较辣,吃完辣之后喝一杯奶茶解油腻也是理所当然。

近年来,大陆奶茶店的发展有了新的格局,不少选择在广州、深圳、上海建立基地,依靠大城市的客流打响名气,再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地方蔓延,遍地开花。创立于上海、主攻二三四线城市的上海阿姨,就是沿着这条路线发展的成功代表。单伟俊2013年去台湾旅游,帮亲戚考察奶茶店项目时,了解到当时台湾奶茶市场规模约2000万人,但奶茶店却只有2万多家,而且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奶茶店依然排起了长队,于是他决定进军大陆奶茶行业。

单伟军来自三线城市江苏南通,他理解小城市年轻人怀念家乡却向往大城市潮流的心情。奶茶是当时代表潮流的产品。他觉得在上海开店是“三高一低”的状态:房租高、人工高、竞争高、收入低,但三线城市恰恰相反,房租低、人工低、竞争低、利润高。在三线城市做生意显然划算,但为了广告效果和增加客流量,他还是选择投入数百万,在上海最繁华的人民广场商圈开了第一家奶茶店。最终,上海阿姨凭借这家高流量的门店吸引了第一批来上海旅游考察的三四线城市加盟商——像他这样的“小城青年”,从而走上了扩张之路。

物流的发展,互联网填补的信息鸿沟,让中小城市和大都市的年轻人有了选择类似生活方式的机会。在这样的时代,孤立在一隅的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也会“反噬”北上广“上班族”的消费和生活。所以,茶颜悦色一直留在长沙,足以吸引北京的年轻人不远万里来到湖南;喜茶在二三线城市也能撑起巨大的客流。大都市和小城镇的生活,不再是孰优孰劣的对比,而只是承载不同生活状态的场所。对于奶茶来说,“世界是平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买的不是奶茶,是生活中的甜味剂

2000年,广东深圳出现卖台湾珍珠奶茶的摊贩。图/中新社

互联网改变了奶茶

2012年前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团购、微信等通讯软件的兴起,一个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消费时代到来,直接影响了最接近年轻消费者的新茶饮行业。如今最知名的几个新茶饮品牌都诞生于那个时期:喜茶的前身御茶2012年成立于江门,2016年更名为喜茶后一炮走红;茶颜悦色2012年诞生于长沙;奈雪的茶2015年诞生于深圳。

经过几年的沉淀,2015年前后,“奶茶第三波”到来。此时,奶茶粉等低质量的食材已不再流行,奶茶、手摇茶、水果茶、谷物茶等更加精致、营养的新型茶饮应运而生。奶茶“几乎可以煮一切”。一位爱喝奶茶的网友告诉林有才,自己最爱的就是奶茶,但买回来后一定要剥几颗栗子放进去趁热喝。她当时觉得这种吃法很好玩,但现在,这种听起来有点不切实际的“栗子奶茶”真的登上了一些大品牌的菜单。随着网友需求的增加,茶饮口味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喜茶2019年就推出了240多种新口味。

随着奶茶口味的增多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奶茶达人”。“豆瓣奶茶群”是商家、消费者、爱好者聚集的地方,群内有6万多名成员,群规提倡“只说真话”。经常能看到不同的讨论,甚至是无情的吐槽:“求助:XX茶的新品好喝吗?”“X的新品太贵了”、“亲自试喝新品,千万不要踩雷”、“纸质吸管让我窒息”。偶尔,群里“潜伏”的饮料厂商会来找群长林有才,想合作在群里组织试喝、抽奖等活动。另一方面,外卖软件推荐、社区评论也成为消费者眼中重要的购买依据,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软件有助于快速下单。

互联网时代,奶茶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频繁、直接,成为常态。上海阿姨创始人单伟俊曾从网络留言中提取出“好吃、好看、划算”这几个关键词,了解新一代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奶茶。他们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名为“95后群”,群里只有“95后”才能对新款奶茶提出建议尝试,连单伟俊本人都没有发言权,就是为了精准了解年轻人的需求。

社交网络的兴起,打破了“权威”的存在,让普通人之间能够直接沟通。一个产品的传播也变得扁平化,在诞生之初就能直接与终端消费者对接,倾听终端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反馈回去,快速消化和迭代,满足不同、甚至刁钻、小众的消费者需求。奶茶口味的爆发式增长和变化,就是这种消费者与运营商“共塑”的典型。

在即时社交时代,一款奶茶想要火起来,突出的产品个性和活跃的互动就变得非常重要。茶颜悦色被微博粉丝们形象地描述为“懦弱、可爱、文艺、话多,甚至可能说一口湖南口音”。最初运营茶颜悦色官方微博的,是一位绰号为“莫语侠”的文艺青年。创始人吕良看到她在网上吐槽产品包装“花哨”的评论后,直接邀请她到公司上班。“莫语侠”创造了个性化的语言体系,在批评盗版店时,她创造了“等我有钱了就告他们”等网络热门表情包,调侃吕良本人,在奶茶新品上市时,还配上清新的图片,写下了一首文艺诗。

和明星一样,茶颜悦色、喜茶等知名品牌在微博上都有着拥有上亿读者的超级话题社区。消费者会把自己的饮品照片、店景、个人POSE发布到社区,还会像好朋友一样与官方微博互动聊天,参与抽奖,甚至像朋友一样培养同理心和黏性。茶颜悦色“8小时排队”事件后,面对“雇人排队”的质疑,部分茶颜悦色粉丝主动代表官方微博以幽默的“保护”态度回应:不可能(雇人排队),本土品牌太差了。

咖啡馆歌曲_咖啡馆英文歌曲_外国人爱的咖啡馆歌词

与茶颜悦色的本土化路线不同,喜茶之所以能火,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它的“酷”,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品质化、个性化的需求。2012年还叫御茶时,它就凭借明星产品“芝士奶盖”火遍广东,5年内开出百余家门店。2016年,为了打击山寨店,喜茶改名并在上海开店。在“90后”老板聂云辰的带领下,对门店和商标设计进行了重新设计。小个子男人端着茶杯的简约logo和北欧风格的门店,清新简约,让人过目难忘。再加上喜茶有别于传统甜奶茶的清爽口感,自然成为新锐年轻人喜爱的品牌。此外,喜茶的联名产品也拥有较高的颜值和设计感。 他们合作的第一家联名企业,是以潮流感闻名的广州W酒店,此后又陆续与回力等知名国潮品牌合作。在喜茶媒体公关总监霍炜看来,这些联名企业与喜茶的共同点在于,双方都是很“酷”的品牌。

2016、2017年喜茶成名时,小红书、抖音、哔哩哔哩等视频直播APP发展迅猛,“吃播经济”盛行,不少主播、KOL会为了帮网友代尝,排队购买喜茶,而且经常一次买多个口味。在抖音上,还能看到视频博主一次花700多元测评不同口味喜茶的视频。

明星效应在奶茶的火爆中依然发挥着作用。2019年,“奶茶男神”周杰伦在卖出天文数字的单曲《说好不哭》MV中演绎了一对年轻情侣在奶茶店相遇的情感故事,引发一股怀旧风潮。如今,周杰伦投资的“魔力电竞”也开始在内地投资奶茶店“魔杰的茶”。周杰伦、方文山等人推广的“中国风”也反过来影响了奶茶企业,比如以中国风闻名的茶颜悦色。

茶颜悦色媒体关系总监颜哲提到,在创业之初,他们就发现了方文山歌词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方文山歌词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古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茶颜悦色将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热爱体现在茶饮名称上:以大红袍为原型的“烟花凉”呼应了方文山歌词“烟花凉”,招牌饮品“兰花拿铁”和“乌龙声”也运用了诗歌元素,绿茶口味“翠翠”则取自沈从文小说中家喻户晓的姑娘。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外国白领对咖啡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咖啡的味道和提神效果,更多的是出于对外国精英文化的羡慕,那么如今年轻人对奶茶的偏爱,更多的是对东方传统文化潜意识的认同。在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不再被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土气”,它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元素。

经过三次浪潮,不少各具特色的茶饮品牌成长发展,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也逐渐成长起来。奶茶逐渐从女性、学生的最爱成为国民饮品。就连过去并不是奶茶主要消费者的男性,也对奶茶愈发喜爱。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欣在行业会议“卡门2021引力峰会”演讲中提到,2015年奈雪的茶刚创立时,女性顾客占比80%,男性顾客仅占20%。5年后,他们的女性顾客占比变成了60%,男性顾客占比则上升到了40%。

2018年8月18日,在香港国际茶展上的亮点是国际金茶王竞赛(香港风格的牛奶茶)在香港大会和展览中心举行。

2018年在纽约有2,000多家牛奶茶店

30多年后,台湾的甜牛奶茶变得丰富多彩,牛奶茶也随着中国人的脚步而扩大到海外,douban Netizen“ Ryekun”写了一篇文章,标题为“等待着“在海外购买牛奶茶:他在奶酪帽上饮用了奶酪帽的事,这是我的事。中国菜,但牛奶茶。“另一个网民”贾亚·贾(Jia Jia Jia)提到,当他在2018年在巴黎旅行时,他看到了当时的“互联网名人”勒克金咖啡牛奶茶,并记得当他返回中国时,他必须排队购买它,所以他决定在烧焦的太阳上排队以购买杯子。

牛奶茶在海外传播的第一站是珍珠牛奶的流行,茶店从台湾扩展到东南亚,这是一个在新加坡的35岁中国人。在2020年,小小的经常与中国的朋友聊天,并喜欢浏览社交网站,Heytea在新加坡开设了一家商店,并急于尝试“塔罗·波波牛奶茶”,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大量的中国人,他们可以在中国享受茶,并在中国享受茶。新加坡政府需要扩大封锁和关闭不必要的餐饮商店,包括一些牛奶茶店。 在实施政策之前,许多牛奶茶店面前有很长的排队。

习惯在日本的流行食品中,习惯于喝茶和热爱的人都喜欢牛奶茶。在日本生活了多年的消费者文化和生活的研究人员提到,日本女孩还喜欢在以这种交流方式购买牛奶茶后将其发布在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

在美国,咖啡,可乐和其他饮料很受欢迎,当地人不习惯“珍珠”的粘性,甚至在没有咀嚼的情况下吞噬了它们,茶链品牌在美国的人群中逐渐增加了奶昔。奶茶商的口味和商店逐渐影响了年轻的美国人的选择。

2017年,由亚洲人在旧金山成立的当地牛奶茶店将牛奶茶带到了美国“时髦”的年轻人的市场,例如一家高端咖啡店和当地人所爱的有机成分,茶中的咖啡因比咖啡中的咖啡因更慢,因此有些人更习惯喝牛奶茶。

餐饮公共帐户菜单在2018年发布的美国牛奶茶市场报告显示,当年的美国评论网站上列出了10,000多家牛奶茶店,仅在纽约,就有2,000多个牛奶茶店。

美国学者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作为社会的成员,一个人会认识到他属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并认识到成为该群体的成员的情感和价值意义,在西方的促进和媒体成果中,牛奶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成为牛奶的象征这种无意的“牛奶茶文化产出”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互动。

如今,林卡(Lin Youcai)经常回想起富州(Fuzhou)新开业的牛奶茶店时,工作人员总是会与同样的口音说“欢迎”。

(Xuan Zi,Li Ying,Lin Youcai,Sean和Yu是本文的假名。实习生Xu Ying也为本文做出了贡献。)

Copyright © 2002-2024 谈球吧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5788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