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和西餐 深圳文和友从 5 万人等位到空无一人,网红品牌为何如此大起大落?
文/乔雪
去年夏天最高峰时,深圳文和友的排队人数曾达到5万人。文和友所在的大厦里,还有来自长沙的知名奶茶品牌茶颜悦色。为了控制客流,它被迫每小时只放一次号,但依然挡不住抢购热情。经过黄牛炒作,一杯奶茶能卖到200元的天价。茶颜悦色的快闪店从4月持续到9月,期间,原定的关店计划被两度推迟。
2022年的春天姗姗来迟,文和友没能顺利“过冬”。近日,一位刚刚到访过深圳文和友的消费者告诉Tech星球,当天中午,他和朋友到文和友吃饭,无需提前预约,也无需现场排队,就顺利进场。大厅里就他们一桌客人,整个餐厅里,服务人员比客人还多,服务员们无聊地玩着手机。
Tech星球也在就餐高峰期向深圳文和友求证,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不管什么时候来,都不需要排队了”。
但这一切在2022年之前,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文和友当时激进而激进,象征着一个新商业物种的出现,它的出现也引发了大批资本的好奇与消费欲望,仅开出三家店,估值就被拉升至百亿。
短短三年时间,一个新商业物种,从独角兽,似乎开始走上属于自己的衰败之路。
平静的现在和三年的快速发展
2019年,文和友长沙海信广场店开业刚满一年,由于生意红火,创始人温彬决定扩建至2万平米,升级为“超级文和友”,而扩建后的面积需要从其他业态中划拨。据36氪了解,当时竞争的业态包括星巴克、LV等大品牌,星巴克已经装修完毕,创始人温彬到海信广场总部谈判,最终拿下多余的面积,文和友和海信广场也对星巴克进行了补偿。
开业不到半年的长沙超级文和友确实业绩不俗,日成交量高达12次,一年销售小龙虾3000吨,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
文和友在长沙的成功,启发创始人文彬走上激进的扩张之路。2020年,文和友进入广州,在天河区最繁华地段太古汇开设广州文和友新店。2021年4月,深圳罗湖店开业。为募集资金加快开店步伐,文和友分别于2021年2月和6月完成两轮投资。此时,文和友再次更名,由“超级文和友”改为“城市文和友”,并立下更大的计划,5年内在全国20个高线城市开设20家文和友门店。
文和友的视野也再次拓展,不再局限于做一家餐饮公司,而是立志做一家文化公司,“做餐饮界的迪士尼”。
此时的文和友,真的像是餐饮界的迪士尼了,不仅有独立自营的餐饮IP,还有大大小小的本土餐饮品牌,共同构成了一个看上去欣欣向荣的新型商业地产。
但最不稳定的还是构成它的IP,当消费者对于文和友的新鲜感褪去、游客减少,客流的冷清直接导致入驻文和友的商家“大规模撤离”。
深圳是最早出现冷清的城市,文和友的商家中,除了茶颜悦色留守了一段时间,文记、老猫、侨山坊、老东门利记百货等本土商家都已纷纷离开。广州的经营状况也不佳,早期的广州凤通汇烤肉、无影教陈盲丸等商家也相继离开。
一些商家的离开也并不光彩。2021年8月,深圳文和友的创发餐厅、恒记婆婆面等20多家商家因门店未按时开业,收到了文和友的违约通知,随后遭遇停水停电、门店被围堵,被迫撤离。
一位入驻深圳文和友的商家告诉Tech星球,网红奶茶茶颜悦色的入驻确实带来了不小的流量,但随着快闪店的撤离,流量急剧下降。按照流量峰值计算,这家炸串店每天的营业额曾经能达到几万,现在只有几百。
流量的下滑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随着商家的退出,客流会进一步减少,这也会带来内部重组。据自媒体“快消品”报道,文和友在新年前启动了一轮大规模裁员,部分部门裁员人数超过60%;春节过后,新一轮裁员还在继续。
更深层次的连锁反应是,新项目也被迫受到影响。此前36氪报道,南京“超级文和友”项目由秦淮区政府、南京新工集团牵头,长沙文和友、诺亚新世纪、正和通邦等联手打造,总投资5亿元。原本预计2021年底开业。Tech星球获悉,该项目一再推迟,原定2022年年中开业,但目前仍在推迟。
激进与冷漠如同新商业物种“文和友”的两面,共同展现着演进过程中的摇摆与矛盾。
摇曳的“城市奇观”
文和友热度的消退,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自身的战略波动。
一方面,文和友为何为了迎合“超级”,不断扩张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版图。文和友不断拓展原来熟悉的小龙虾、煎炸食品餐饮项目,引入其他品类、书店、潮玩具、美妆等业态,将自己定位为地主、商业地产的角色。
知名投资人黄海此前透露,文和友深圳店原本计划设有酒店和电影院,但尚未取得牌照,因此只能暂时搁置。
在此基础上,文和游还想做餐饮界的迪士尼,打造一个真正沉浸式的乐园。深圳文和游曾计划打造一部沉浸式剧,但一再推迟;长沙文和游想打造类似迪士尼花车巡游的付费项目,但据公开报道,高管在IP主题设定上犹豫不决,不断更改。是聚焦本土特色,还是营造未来感,还是大杂烩式的娱乐空间,剧本计划经历了七八次大调整,最终整个项目被叫停。
至于尚未开工的南京文和友项目,这个位于夫子庙与老门东之间的秦淮区长乐路132号的核心商圈,依然定位为“本土文化+美食娱乐”的组合。据介绍,文和友最初的策略是主打明代文化,调研、运营方案、文本创作、空间设计等一切工作都是从这里开始。然而半年后,策划团队突然被告知,明代文化不再做,改做六朝文化,“整整半年的工作白费了”。
另一方面,为了凸显“城市”标签、彰显当地地域特色,文和友只能不断放弃自己。
即便是以湘菜起家的文和友,也未能守住自己的地盘。进入深圳时,湘菜并未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文和友不得不另谋出路,最终将深圳定位为“生蚝文化”,改名为“老街生蚝市场”。在摇摆不定的过程中,文和友已经流失了大批消费者。此前,文和友CEO冯斌也将在广州和深圳的阶段性失败总结为“想做本土文化,又舍不得放弃湘菜”。
一位长沙当地人告诉Tech星球,长沙作为一座正在崛起的网红城市,并没有什么特别具有标志性的位置。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文和友代表了长沙最正宗的餐饮文化,更多长沙人对文和友的评价是“还行”,但它确实会成为当地人推荐给外地人来长沙的必去之地之一:因为它满足了打卡、一次性体验、传播等多重消费功能。
作为网红城市,长沙每年有超过1.5亿人次到访,外地游客非常愿意在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饮IP打卡。相比之下,据中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广州、深圳两地接待游客总量分别为4998万人次、4182万人次,远不及长沙。
因此当文和友去到像长沙这样的网红城市,无法承载巨大客流,也没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和餐厅,而又因为自身的摇摆不定和转变,很快就被放弃了。
文和友渐渐成为了既不能征服当地市场、又不能代表某一地域的地标,在大都市和新消费的涌动中,它只是网红们转瞬即逝的背景板。
温家宝和朋友们矛盾重重,深陷迪士尼魔咒
在资本曾经赋予的热情与冰冷的现实之外,文和友陷入了新的摇摆。
最新消息称,深圳文和友将进一步强化湘菜和小龙虾板块。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文和友将把湘菜做得更加丰富,增加小龙虾的风味。
从放弃到创新,再到再次放弃,文和友的策略和方向一直在摇摆,这对于其强调“做一家文化公司,做中国餐饮界的迪士尼”的愿景而言,是致命的。文和友的确代表了长沙的餐饮文化,但走出长沙时,并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而是在摇摆之后选择了放弃,然后又重新拾起,之前所构建的品牌势头再度被削弱。
文和游最初的成功,得益于创始人在长沙打拼十多年,准确把握了长沙人的口味,源于对长沙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本色情怀。文和游的爆红,与长沙这座网络红城的野蛮生长息息相关。
此外,文和友在长沙的知名度较高,在商户选择上一直有较强的地位和话语权。文和友对商户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以历史不低于10年的老字号、独具特色的非连锁品牌为主,三个月内营收过低的商户会及时更换。
但离开长沙之后,文和友却背叛了这一原则,它选择的品牌,如阿婆牛杂、陈天吉鱼皮等,虽然向本土老字号看齐,但早已开始实行连锁经营模式,文和友并非唯一选择,当地人有更多令人垂涎的老店,文和友只能算是备胎。
结果,最初被文和友超级流量吸引的店铺都离开了,因为文和友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
但回归文和友对标的迪士尼商业模式,迪士尼的逻辑是以IP的数量和深度形成护城河和壁垒,通过不断迭代和近百年的沉淀,为消费者创造各种形式的内容消费。从百年前的米老鼠到如今的灵娜贝儿,都是源源不断的SKU。
另一方面,文和友仅靠楼盘建设这种情怀牌,没有记忆点和知识产权,餐饮品牌的话语权并不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由于餐饮并不突出,餐饮最重要的回购也成了问题。
一方面他们没有适应当地的气候,另一方面却不断扩张自己的边界。
Tech星球独家获悉,文和友目前正在寻找火锅研发、西餐研发相关人才,有意开发这两个新品类。但随着版图扩大,当问到文和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时,会有很多答案,又好像没有答案,文和友或将变成一片大杂烩。
创始人温斌曾勾勒出自己的未来愿景:以长沙海信广场店模式为基本雏形,未来5年内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矶等国内外一线城市开设10家超级文和友店。
这一愿景的前提是一个点辐射到另一个点,最终形成一个集群效应。就像是在一个炉子里点火,当一个炉子的柴火烧得足够旺盛时,才有可能点燃其他的炉子。而决定火能不能旺盛起来的核心,就是文化。
迪士尼模式的可行性有美国梦支撑,是一个不断文化强化和认同的过程。但当炉子本身的火(文化)不够旺盛时,无论炉子有多少,都是无济于事的。
营销大师西奥多·莱维特曾说过:“人们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他们的期望。”如果期望变成了失望,那么文和友营销营造的幻想很可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