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方视察第一站武昌火车站:百年历史见证发展硬道理
---------------
作为连接九省的要道,往返中国南北的旅客,均可跨过“万里长江第一桥”,经过位于湖北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火车站。鲜为人知的是,这座经过改建扩建后,具有浓郁楚国风格的“楚王宫”火车站,已走过了102年的时光。
1917年2月11日《民国日报》刊登了它的诞生:“东方通讯社十日从汉口电报,称粤汉铁路武昌至蒲圻间通车典礼昨日举行,即日起发售客票,两地间票价为八角五分。”
该站原名“同乡门”,从武昌至蒲圻全程132公里,终点与湖南相邻,据史料记载,该站仅有一条站线和一个小售票处。
这个曾经“春节也不开通”的小站,如今已成为拥有9个站台的铁路一等站,日均发送旅客列车201趟,高峰日发送旅客15.5万人次。
“北京千里汉口,一日可回。”以武汉为中心的4小时高铁圈,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亿人口,从这里开行的线路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百年老站,见证了一个地区的发展,也折射出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迁。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崛起和工业化进程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湖北走上了引领中部崛起之路,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步步上升,2018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
武昌站1号站台:启动中国经济列车
在该站退休职工、001号值班站长刘小平的记忆中,武昌站的变化就像一列飞速行驶的时光列车。
1978年,15岁的武汉女孩刘小萍到武昌车站上班。上班第一天,她看到的车站是一排平房、三座站台、用木棍支起的雨棚。候车室里,中间有一条过道,两边各放着六排木椅。每天有30至50列火车经过。
1981年至1983年,武昌站进行了改扩建,全站线路进行了更新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很多湖北人开始南下进厂打工。“那时候,民工潮还没有形成规模。”刘小平记得,1985年,武昌站日均发送旅客仅1.8万人次。
然而8年后,1993年春运,武昌站却创下了日发送旅客12.5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
这源自一位伟大历史人物的远见。
武昌站收藏的照片显示,1992年1月18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抵达武昌火车站,在1号站台发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讲话。
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经济,大规模的南下农民工潮开始了。
武昌站客流的迅猛增长表明,通过该站南下的农民工主要来自湖北省,同时也延伸到四川、河南、安徽等周边地区。
当时,从四川、重庆、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到广州的京广线只有一条,那年春节过后,川、渝、皖、豫、鄂四省的客车川流不息地开向武昌站,拎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涌入候车大厅。
客流剧增,车厢内人头攒动,“广场上挤满了人。”而每当有列车进站,刘小平就得拿着撬棍去站台撬门。客流太大,列车严重超员,车门打不开,很多人挤不上车,乘务员就得撬开车窗,帮助乘客爬上车。想下车的乘客,就得从车窗跳出去。
原铁道部调集密封罐车支援,密封罐车只有几个小窗户,车内光线昏暗,没有座椅,厕所四周用铁皮包着,车上乘客面对面,动弹不得。
有一个场景让刘小平永远都无法忘记:火车一开动,站台上、铁轨上堆满了熏肉、咸鱼、鞋子、围巾。
每天凌晨1点,送别最后一班南下的列车后,刘小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车站。她习惯性地重新看向广场,“有的工人一连一个星期睡在广场上,走不了,手里的车票已经被汗水浸透,攥成了一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这一年,密封式油罐车逐渐被淘汰,乘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从纸质车票到人脸识别和身份证识别
从1999年起,我国有了“黄金周”,武昌站由原来春节才繁忙,到节假日更是繁忙不已,探亲、旅游、做生意的旅客络绎不绝。
几十年来,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见证了科技不断进步给旅客带来的便利。
1995年,23岁的易娟在武昌车站做售票员。“那时候,卖票就像中医开药一样。”易娟比划着说:售票亭两边各放一个木箱子,箱子上有几十个抽屉,去往不同城市的车票装在不同的抽屉里。她会根据旅客的目的地抽出对应的抽屉。
改革开放给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南下农民工潮不断,涌现出一批农民工。“过年的时候,火车站就出现大包小包的人们,过完年,又纷纷涌向火车站。”售票窗口前总是排着长长的买票队伍。为了减少旅客的等候时间,售票员必须迅速行动。抽票、盖日期章、贴座位号……易娟的手像机器一样挥舞着。一天下来,“经常酸得抬不起头来。”
1996年,电脑售票系统投入使用。从未接触过电脑的易娟一开始有些茫然,但她买了一台小霸王游戏机,很快就学会了用键盘打字,成为售票业务的核心成员。
2007年,机印软纸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带二维码的磁条票出现,之后自动售票机开始上线。
2010年,武昌站实行网络、电话售票,新增自动售票机54台,延长火车票预售期。
今年6月起,武昌站西广场入口处原有的人工检票窗口已改为新增20条自助实名验证通道,乘客取票后,只需刷二代身份证、摄像头扫脸即可通行。
“千里粤汉”迈入高铁新时代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首趟直达特快列车开行,最高时速160公里/小时,晚上发车,次日早晨到达。当年K38次列车改为Z38次列车,从武昌到北京仅需十多个小时。
2008年,武昌始发往南昌、上海、襄阳等地的D系列列车也开始在该站运行。
2009年12月26日,随着武广高铁开通,武汉站正式投入使用。新建的武汉站与其“老大哥”武昌站共同承担了部分使命。“千里粤汉”之旅从最初的44小时进入4小时高铁新时代。
随着京广高铁的建成通车、沪汉蓉铁路的开通,率先进入高铁时代的武汉铁路局再次站到了全国首条高速客运铁路的“十字”路口。
数据显示,2012年,武汉铁路局营业总里程4705公里,年旅客发送量9756.7万人次。到今年,武汉铁路局营业里程已达到5014.6公里;年旅客发送量预计达1.9亿人次,是2012年的两倍。
高铁网占武汉铁路局营业里程三分之一,高铁占运输能力的六成,旅客回家路愈加畅通。
2012年起,武汉铁路局相继开通运营武仙、武石、武冈、武小城际铁路,将武汉“1+8”城市圈连成一体,湖北成为全国开通运营城际铁路最多的省份。
武汉“1+8”城市圈由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个城市组成,是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4条城际铁路使武汉与周边8个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日益紧密。
武汉市社科院教授李春阳评价说,四条城际铁路使武汉城市圈进入半小时生活圈时代,对于促进湖北圈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经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随着高铁网络的开通,旅客在1至4小时内便可到达省内大部分城市以及长沙、南昌、合肥、郑州、西安等近30个大中城市。日益便捷的交通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意愿,短途游客数量大幅增加。今年“五一”假期,武汉武昌站、武汉站、汉口站共发送旅客173万人次,同比增长13%。
中欧班列(武汉)等跨国班列从武汉出发,经满洲里、阿拉山口等5个检查站通达世界各地,形成辐射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国际多式联运网络。
中铁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认为,“完善的铁路基础设施,对加速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物资流通、助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湖北省战略支点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 陈浩 朱娟娟 雷宇